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需求正在復蘇,到2020年前年均需求將高達約500億美元。面對這一機遇,專家認為中國應盡快解決產品低端化問題,提升核心實力,搶占國際市場。
從全球能源需求、供給及油價走勢等因素來看,海工裝備市場前景可期。未來全球鉆井平臺、生產平臺和海洋工程船等海工裝備的需求市場廣闊,預計2014-2020年,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年均市場需求額約為500億美元。
著眼于巨大的市場空間,中國近幾年加快了海洋工程產業發展步伐。以自升式平臺為例,截止2014年中國訂單已躍居全球第一位,占比超過30%,而在2006年時占比還只有7%,詳見《中國海洋工程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。
不過專家認為,海洋工程行業具有產品要求可靠性高,技術門檻高,資本密集程度高等特點。目參考前中國海工產品研發仍處于整個高端產業鏈的低端環節。從海工產業分層來看,由上自下依次是金融企業、配套服務企業、核心設備企業、以及船廠企業。中國海工行業里多數是造船廠,接觸海洋工程金融和服務的不多。
中國主要生產自升式平臺和三用工作船、平臺供應船等海工輔助船,自主研發、工程設計和創新能力相對薄弱,核心技術和高端設計缺失。
從鉆井平臺價值分布情況看,鉆井設備及其他設備價值占到60%,此外還有原材料、勞動力及利潤空間。必須牢牢掌握鉆井設備和其他設備自主生產和研發能力,否則僅僅人力成本上漲就會將利潤蠶食殆盡。
向附加值更高的服務領域延伸是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。中國首先應充分鞏固已涉足海工領域,如船體制造,然后向高端產業升級。在產業升級的基礎上,再向創新研發能力和提高服務保障能力的價值鏈兩端延伸。未來,在暫未涉及的全新領域,逐步填補國內空白點。
在由船廠、核心設備企業、技術咨詢服務企業和金融企業組成的海工設備產業鏈“金字塔”中,金融企業無疑處在“金字塔”的最頂端。中國還需借鑒倫敦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航運金融發展經驗,走以金融為核心帶動產融結合發展的模式,構筑系統海洋金融業。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